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生態健行解說這件事


那天跟朋友去了一直想去的霞喀羅古道
由於是他們公司的社團外包給旅行社的活動
因為一直想去交通種種問題, 其實都無法如願
所以有車有行程, 當然不能太計較內容

台北下了快1個月的雨, 能到這邊有這樣的太陽與藍天, 真的是超級幸運的

台北抵達登山口的路程很長, 
車子一轉上山路看到了中海拔植物, 我真的感到無比興奮

抵達登山口, 旅行社有2位領隊, 一前一後
配有每人一附耳機, 前方領隊會有解說

嗯~~其實還不錯的, 這樣健行的活動還會解說
其實前方領隊一路的解說, 是相當喘的, 蠻累人的
加上前方領隊也很用心的準備資料跟一再提醒大家在這樣的山林跟注意的事

還有其實一開始前方領隊遇到前方有人看到 "血藤" 果莢想要砍下來收集, 
他很生氣地說, 他長在這裡就好, 為什麼一定要帶回去
但...他說那是 "鴨腱藤"

我覺得好吧, 反正認真聽的人可能也記不住他的名字, 只是他一再的一再地說
果莢大小 只有大約3公分寬....一定不是鴨腱藤啊
好想糾正他啊~~~~

之後在路途上前方領隊陸陸續續地介紹了不少的植物
有的對有的不對, 依照自己一向的個性, 也不會多做糾正

中午休息處我們看到樹上有鳥, 其實很高, 我說大概是樹鵲吧
他就一直說應該是椋鳥吧....希望他們叫來聽聽, 以證明我是錯的
好吧...你覺得是就是, 沒帶望遠鏡, 我也不想爭辯, 
(因為他到步道結束後還再提起椋鳥的事, 說他們沒叫聲, 不然就怎樣怎樣的)


其實他一路很興奮也很盡責的介紹生態的奧妙
但我覺得有點過分的是這個...上面可能是蔓黃苑, 下面可能是馬蘭屬的植物
但他說蔓黃苑剛開是黃色, 過一陣子她就變成下面的白色
再過一陣子就變像蒲公英那樣....

他不會有白色這個過程啊, 是有植物會紅粉紅紫變換, 但這不是的啊

其他的介紹還有觀念都不錯
但植物這樣亂講, 我就要生氣了
我覺得植物名字不是重要, 重要的會觀察會欣賞, 
甚麼點有甚麼植物, 生態保育的概念有傳達到, 我覺得就可以打100分了

為什麼要這樣亂介紹...
腳程那麼快, 我都沒辦法好好拍植物的說
我聽到旅行社的人稱他們為老師
可能他們也有認真的去上課學習知識
但是, 有些東西是不是可以確認再說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自製花生醬 - 極致邪惡的食物

沒想到花生醬這麼簡單做,

而且需要的食材就這麼的簡單

花生,糖,有沒有要加鹽看個人

花生或烤或炒,或買現成無調味熟的花生

之後可用食物調理機,

我是用美善品,turbo打成花生粉後,

花生:糖 5:1或4:1,看個人喜好

速度5大概打到4分鐘

將將將將

邪惡抹醬就完成了

真的好吃到停不下來

沒有甚麼草叫做野草,每一株草都有他們的名字


圖片為網路截圖

 那天無意在電影台又看到了日本電影 #植物圖鑑


很久之前就看過,那天也只是看到最後一段
女主角想念男主角,想起了那個季節可以在野外採到什麼植物入菜

於是她做了 #蜂斗菜 飯,就是台灣稱的 #款冬


之後離開一陣子後的男主角出版了一本植物圖鑑的發表會
然後女主角失望的離開未結束的發表會
經過橋上看到 #雞屎藤 說她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這個名字…
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話 「沒有甚麼草叫做野草,每一株草都有他們的名字。」
是的… 我都是從我的週遭的小花小草開始我與植物的不解之緣
至於曾經我也想過出一本植物圖鑑,
在有數位相機開始,似乎好像容易達成
但因為平日也還有朝9晚6的工作,能跑的地方不多,
又想秉持著製作標本的精神,根莖葉花果實都要把他們紀錄好,
夢想太偉大,於是實現很困難,
所以我又想把自己曾經拍過的植物,對原生種好好整理一番,
於是開了個粉絲頁 #收藏植物 但整理照片實在也不是很輕鬆的事,
加上我並不是很想在工作時間之外,一直坐在電腦前面
…所以照片有,但都沒好好整理
後來…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好了,
加上其實植物跟我生活的心情也息息相關,
是自生的種植的都好,有時候就是一個驚艷的感覺
我的夢想還在,只是換個方式繼續
這部片當時吸引我的其實只是片名,
雖然知道他就是愛情故事,
但是意外的在植物的描寫跟對待植物的態度,
也蠻算水準之上的,故事也不差,雖然是過於夢幻了點,
可以上網找找電影評論,電影我不會評論,
我就看了植物的部份,然後跟著俊男美女進入故事中,
有興趣可以看看網路上的簡介或評論…推這部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跟風……吉卜力大喜利大賽

 

#第一屆吉卜力大喜利大賽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Asplenium neolaserpitiifolium 大黑柄鐵角蕨? Asplenium pseudolaserpitiifolium 黑鱗鐵角蕨?


Asplenium

這張圖片很模糊, 因為他長的位置有點高, 也拍不到孢子囊, 所以知道他就長在那哩, 卻從來沒有好好的紀錄他, 實在對不起他

拉出這張在 iNaturalist 的照片是因為...那天有個活動, 不小心將我一直秉持的原則有點破壞了

因為我跟人家說他是 "黑鱗鐵角蕨", 其實一般這樣說大概也沒甚麼問題, 雖然其實我真的也不是太確定他到底是哪種, 畢竟台灣的植物個個都是例外

我的習慣會說他是鐵角蕨屬, 但其實我心裡一直認定他是黑鱗鐵角蕨, 但是同行的人用不以為然的態度問我, 你確定他是嗎? 我真的不確定, 但是他跟我說妳再看清楚, 他是"大黑柄鐵角蕨"

喔, 可能是吧~我對自己植物辨識是有相當的興趣, 也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在正式的分類領域, 但基本的規則跟能力還是存在的. 所以有沒有問題名字對不對, 我可能會自己一直去查, 但對於有人詢問, 除非相當確定的物種, 不然植物名稱我都會說到屬這是保險起見, 這也是看過很多植物後, 越來越不敢說出確定名字

所以我總是對很有自信能講出這是哪一種名字的人, 感到佩服, 尤其是那種易混淆種, 有時候都在想到底哪來的自信?? 還有在FB裡會因中國名稱或台灣名稱不同而跟人家爭辯的人, 真的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順道一提, 盡量不要用"形色"那個中國做的植物辨識軟體, 那裏出來的植物名, 很多都跟台灣的不同, 雖然最準的還是用學名, 但我們不是學者, 也生活在台灣, 還是用我們自己的名字跟大家來溝通也比較沒問題

全球現在大家在統整生物資料庫, 大多會放上 iNaturalist 以後他的辨識能力應該會比中國那個軟體好很多, 大家協力將野外的物種放上, 資料量月大可參考值多, 就會更加準確